宝安湾 2024-01-08 原创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金晶 何祖兰
深中通道的建成,无疑将刺激催发珠三角内部的产业链变革,形成“深圳总部+中山制造”“深圳研发+中山转化”“深圳链主+中山配套”的新发展格局。变革即将到来,双方是否做好充分准备?而对于宝安而言,将面临何种挑战,如何应对?又将产生何种机遇,如何迎接?为此,本报记者采访相关企业、资深专家,尝试探寻问题的答案。
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主线贯通。(新华社发)
2023年的深圳与中山,两地联动不断,携手翻开全新的经济发展篇章。
深中两地的携手联动的频率,与深中通道建设进展不断刷新相同。这座继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之后,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构筑的又一重要交通大动脉,建成后将有力推进珠三角经济、交通一体化及转型升级。
2023年11月,深中通道全线贯通;2024年的第一天,深中通道主线“电联通”,灯光划破夜空,照亮珠江;2024年上半年,深中通道预计将建成通车。深中通道的每个进展,都让两地的企业家更加兴奋,深圳地标农品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叶莉芳说,对企业来说,深中通道不仅仅给企业带来了道路运输的快捷与便利,更是让发展布局有了更大的空间与市场。
从宝安到中山翠亨新区,2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将缩短至20分钟,人流、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将在珠江口自由流通,打开了宝安向西拓展的通道,也将翻开湾区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宝安起笔,两地牵手 将写下湾区融合新故事
深中通道的东侧起始点,从宝安区鹤洲立交,与广深沿江高速二期相接,向西跨越珠江口,在中山马鞍岛登陆。全程24公里,20分钟路程,让大湾区东西两岸的距离直线拉近,也让宝安与中山翠亨新区成为珠江口东西岸融合发展的起笔之处。
2023年6月28日,2023深圳·中山联合招商大会暨宝安九围国际总部区·翠亨深中合作产业园推介会在宝安区九围国际总部区举行,宝安与中山市翠亨新区签订两地高质量融合发展框架协议。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高珠江西岸地区发展水平,促进东西两岸协同发展”以来,这一世界级湾区从未停止过对如何高效配置资源、推动协同发展的探索。这是自2022年深中两地政府签署《深圳市中山市战略协作框架协议》后的又一项合作重点事项落地,同时也是深圳、中山两市首次联手面向全球开展产业链招商,160多家企业、机构参加招商大会,多位外国驻华使馆领事、世界500强企业负责人到场观礼。
一桥飞架伶仃洋,深中通道让珠江口东西两岸的宝安与中山市翠亨新区紧紧牵手。现场,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与中山市交通运输局签订深圳市中山市交通一体化合作协议,深圳市宝安区与中山市翠亨新区签订两地高质量融合发展框架协议。深中携手共谋,共同向全球展现大湾区的营商环境、区域竞争力、市场主体活力、投资潜力和产业配套能力,也让“深中同城”在东西两岸“双向奔赴”中最先踏出前进的步伐。
在此次招商大会上,位于航城街道的九围国际总部区惊艳亮相全球;同时,规划面积66平方公里的深中经济合作区也首次亮相。这是深圳与中山两地首次联手进行国际招商,释放出共同做大增量的信号。
抢抓机遇,抢位发展 九围国际总部区亮相全球
深中通道全线贯通后,顺丰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顺丰深中两地物资均绕行至南沙大桥进行常规中转,平均耗时1.5-2小时左右,节假日车流量拥堵时,有不同程度的延误。而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后,作为全天候互联互通高速公路,将显著提高货物中转的速度,可大幅提高顺丰物资流转时效,同时极大提高品牌产品竞争力。
一座跨海之桥,链接起宝安与中山,两地经济发展的成本低、效率高、速度快等优点要素将进一步放大。从深中联合招商大会中不难读出,珠江口东西两岸的经济合作正在突破以往的市场选择模式,以联合体形式共同面向世界招商,实现“不分你我”。
大湾区唯一的“六位一体”综合交通枢纽、全球面积最大的国际会展中心、强大完备的产业配套,是宝安汇聚全球优质生产要素的“强磁石”,也是宝安促进湾区与世界产业链价值链互动的“大接口”,将促进深中两城互动,推动深圳产业腹地向珠江西岸纵深拓展,助力珠江东西岸一体化协调发展。
距离深中通道五公里,在航城街道九围社区的山湖之间,九围国际总部区正在加紧推进建设。“这几年我们考察了中国很多城市,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供应链的中枢,在这里设置总部是很好的选择。”维必玛中国负责人周平说。占据重要位置的九围国际总部区,是深圳市重点谋划的总部集聚区之一,也是宝安写下抢抓机遇、抢位发展的答案。
根据规划,九围国际总部区将建设面向跨国公司总部和国际组织机构的“总部院子”,打造跨国公司总部集聚地、国际组织(机构)落户地、国际商事活动举办地、国际化宜居宜业宜游标杆地以及“五外”联动服务示范地。片区功能定位为“一节点”即国际经贸交流节点;“两总部”即亚太运营总部、全球研发总部;“三中心”即财务结算中心、供应链管理中心、采购中心;“三支撑”即国际消费特色片区、国际公共服务标杆、国际标准宜居城区。
根据空间规划,呈南北纵向的九围片区,规划为一院三城、多点串链的功能格局:一院为临湖的总部院子,是未来主要的总部集聚地区;三城为黄麻布、九围、鹤洲三个现状城区的再提升,充分利用现有的空间资源、历史文化要素,重新打造三个特色各异的综合城区,为总部院子提供支撑。与此同时,凤凰山、铁岗湖之间的沿线空间将激活焕新,九围湖、九围河口湿地公园、九围河碧道、簕杜鹃谷公园、九围社区公园、金岗顶公园、凤凰山森林公园串珠成链,鹤洲碉楼、九围村碉楼、黄麻布村碉楼、隐庐碉楼、国岩将军古庙观音殿将被完整保留并联结成历史文化长廊,与规划建设中的活力街区新旧交织、相映成趣,形成集文化、消费、休闲、交流、休憩于一体的核心功能带,打造一个空间体验连续、核心功能集中、配套支撑完善的全新发展格局。
应对挑战,携手发展 共享机遇与成果
2023年深中联动,写下新篇。2024年的第一天,中山翠亨新区在深中通道西登陆点举办2024粤港澳大湾区(中山·翠亨)新年音乐会,奏响了新年联动深圳等珠江口东岸城市的协奏曲。
作为中山的“东承”桥头堡和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翠亨新区越来越受到全球投资者的关注,近年来,已有中广核、江波龙、新益昌、华润燃气等超过30家带有深圳“基因”的行业领军企业先后落子。在2023深中联合招商大会上,中山精心打造的深中经济合作区、翠亨深中合作区全面亮相。规划建设总面积超66平方公里的深中经济合作区,探索“深圳总部+中山制造”“深圳链主+中山配套”“深圳研发+中山转化”等产业合作新模式。
按照规划,深中经济合作区将在现有的空间规划和产业布局的基础上,构建“1中心3园区”。1中心就是翠亨新区的马鞍岛,3园区则为文化和科技合作基地、高端制造合作基地和深中合作创新区。深中经济合作区是珠三角首个跨越珠江口的合作区,有分析人士表示,深中经济合作区的规划建设是推动深中协作走向深入的创新举措,有望为大湾区产业“强链、稳链、固链、补链”和一体化融合发展提供样板示范。
这对于宝安来说,既是机遇亦是挑战。两地携手,共享机遇与成果,也是融合发展中宝安写下的答卷。
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持久的发展动力和核心竞争力。作为深中通道进入宝安的“门户片区”,记者了解到,航城街道抢抓“深中通道”建设机遇,发挥深中通道重要门户所在地的区域优势,从2021年开始即充分运用“全程网办”“异地代办”“两地联办”等办理模式开展跨市通办工作,并逐步完善跨市通办业务操作规程和流转机制。进一步破除地域界限和行政壁垒,提高跨市政务服务业务办理效率和便民服务水平,航城街道主动与中山市邻近区域建立协同合作关系,全市首设深中通办专窗。记者了解到,深中通办专窗针对已实现全流程网办事项,由窗口人员协助申请人通过“广东政务服务网”“粤省事”等渠道完成账号注册、实名认证、信息填报、资料上传等操作;针对涉及现场提交纸质材料的通办事项,由通办专窗进行收件、核查身份、形式审查后通过邮政寄件方式转派到所在地,再由所在地相关部门实质受理、审批,将办理结果以电子证照形式或快递送达申请人;针对复杂疑难业务,建立两地协调沟通机制,实时解答回复,通过线上开展广泛深入的业务交流和合作,减少两地政策差异所带来的信息差,实现深中两地无差异办事,有效破解企业群众办事“两地跑”“折返跑”问题。
专家访谈
宝安:依托三大基本盘 把握产业升级的战略机遇
◎宋丁
国家高端智库CDI研究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理事,央视、凤凰卫视等媒体特约嘉宾,国内城市经济、产业经济和文旅地产领域的杰出专家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宏大背景下,宝安区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深中通道即将建成通车。这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大变革,在一些人眼中可能会对宝安的传统制造业构成冲击,在成本差异和土地资源紧张的压力下,宝安的部分制造业企业确实有可能受到外迁至中山等西岸城市的诱惑。然而,深入分析宝安的发展优势以及其应对策略,我们发现这一通道的开通,实则为宝安的产业升级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战略舞台。
宝安,作为深圳重要的工业基本盘,拥有数量众多且质量较高的制造业企业,尤其是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表现突出。宝安“十三五”期间国高企业的数量实现了快速跃升,目前已超7000家,这无疑体现了宝安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产业链优势。面对成本差异、土地紧张等现实问题,宝安并未选择简单的降低成本来挽留企业,而是通过全面提升制造业能级,推动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以增强自身竞争力,有效抵御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深中通道的开通将打破地域界限,加强珠江东西两岸城市间的联系,对于宝安而言,这不仅是挑战,更是转型升级的巨大机遇。一方面,宝安可以通过提升营商环境,强化产业链供应链整合能力,吸引并留住优质制造企业,如立讯精密的成功案例就证明了宝安在优化服务和资源配置上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深中通道能够促进西岸城市如中山、佛山等地的优秀制造业资源向宝安汇聚,实现区域内的产业链互补和高端制造集群效应。
除工业基本盘外,宝安还有两大基本盘,一个是因前海扩容而生成的高端服务业基本盘,另一个是以宝安国际机场为核心的复合型交通架构而形成的大交通基本盘。这是宝安独具优势的“三大基本盘”,必须看到,并且牢牢把握住。
在发展过程中,宝安的战略定位也在悄然转变。从昔日深圳的边缘地区转变为大湾区的核心地带,宝安不仅需要坚守和提升制造业基本盘,更应把握前海扩容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金融服务业,以期构建与制造业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借鉴全球标杆城市如纽约、伦敦的经验,宝安应着力布局金融、科技服务等领域,以服务于宝安特色及整个大湾区的科技制造业,打造金融业的新亮点,从而在全球化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同时,利用六位一体交通基本盘优势,将人流、物流、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等在宝安流通的过程中,以最好的营商环境、最强大的产业基础、最优质的产业空间将其留在宝安。
总结来说,深中通道的开通并非预示着宝安产业结构的动荡,反而为宝安提供了一个加速产业升级、拓宽发展空间、深化区域合作的重要窗口。宝安凭借坚实的产业基础、不断提升的研发创新能力以及精准前瞻的战略布局,完全有能力在这场时代大潮中乘风破浪,实现由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高端服务等多元化、高质量产业体系的华丽转身,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宝安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
发挥产业优势 吸引更多企业总部及研发中心落户宝安
◎刘晓博
知名财经评论员、深圳媒体研究会副会长、《特区经济》学术委员会委员
深中通道的建成通车,是大湾区发展中的一个历史性事件,它标志着大湾区的发展中心从早期的“维港时代”,后来的“深圳河-深圳湾时代”、进入了“珠江口时代”。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口形成了百公里黄金内湾,它是一个以广州为顶点的A型结构,其中珠江口东岸的“广州-东莞-深圳-香港”轴线,比西岸的人气更旺、产能和资金更集中。珠江口两岸形成了显著的“水位差”,两边经济总量差距明显。深中通道的通车,相当于把两个水位显著不同的区域打通了,东岸资源向西岸外溢是必然的,这有利于实现大湾区、广东省的均衡发展。
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不是单向的,东岸(比如宝安区、南山区)的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的:产业链更完成,生活配套更成熟,人才、信息、专利的汇聚度更高,企业把总部、研发中心设在这里更容易获得新思想、新理念、新人才,更容易抓住风口。未来大概率会形成“深圳总部+中山制造”“深圳研发+中山转化”“深圳链主+中山配套”的新发展格局。
当然,这也会对宝安带来一些挑战。其实在深中通道建成之前这些年,深圳企业向东莞、惠州的外溢就已经非常明显,其中宝安区的一些制造业就形成了“宝安总部、研发+东莞制造”的格局。总部设在深圳的企业,能在周边找到低成本、高效率的生产基地,其实是有利于企业留在深圳、留在大湾区的,能实现深圳和周边城市的共赢。过去这些年,一些总部在临深地区的企业,也陆续把研发中心或国际运营总部放在了深圳,比如OPPO和vivo。这也充分证明,资源在深圳和周边城市之间是双向流动的,这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提高企业效率。
随着前海扩容、海洋新城建设的推进,以及深圳机场东CBD、会展新城的成熟,宝安正在成为大湾区的CBD,竞争优势日益明显,产业升级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建议宝安继续推进工业上楼、城中村改造,继续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更多高端企业把总部、研发中心放在宝安。还可以考虑跟中山等西岸城市联手,搞飞地经济、实现共赢。
整体而言,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对宝安区、深圳市的经济发展影响是正面的,有利于推动宝安乃至深圳经济的转型升级,提升整个大湾区的经济效率和竞争力。
深中产业对接与协同发展迎来新机遇
◎梁士伦
中山市经济研究院院长,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校科协副主席
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将迎来历史性跨越。深中通道的建设不仅将极大地缩短深圳与中山之间的时空距离,更将在产业链配套、产业要素流通以及城市间协同创新发展等方面开启崭新篇章。
深中通道历经7年建设,中山市早已为这一重大交通工程的落成做了全方位的准备和对接。随着深中通道开通在即,中山以其相对充裕的土地空间及较低的成本优势,正在积极吸引深圳转移出来的相关企业。特别是在高标准厂房建设和土地政策方面,中山制定了较高的入住标准,并且在工改推进下,已经具备了大量承接深圳产业外溢项目的条件。
同时,中山紧随深圳提出的“20+8”产业规划,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全力推动两地产业一体化发展。中山明确提出六个一体化行动方案,以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为核心,涵盖了营商环境、产业发展、创新体系、交通网络、公共服务和社会建设、城市规划等领域,力求实现与深圳的一体化协同发展。
交通一体化是深中合作的重要基础。深中通道开通之时,将同步启动24小时双向公交服务,连接中山市中心与马鞍岛至深圳机场和深圳西站两大交通枢纽,使两城间的通勤如同城般便捷。此外,中山东部快线也在快速建设中,将进一步加强与珠海等地的互联互通,为区域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高效流动提供强大支撑。
在产业布局上,中山倡导“深圳研发,中山制造”的模式,依托深中通道构建出高端产业在深圳、中低端产业在中山的产业链互补格局。这不仅有利于深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也为中山提供了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契机。政府应尊重并顺应市场化投资行为,有序引导产业链要素合理流动,通过建立利益共享机制,促进两地政策协同、产业规划对接,从而实现共赢。
值得一提的是,中山正努力提升软环境,全面对标深圳的营商环境,希望企业在中山也能享受到与深圳一致的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尽管初期中山可能面临人才和技术资源被深圳虹吸的挑战,但长期来看,深中通道将成为加速两地人才交流、项目合作和技术转化的重要纽带。
总体而言,深中通道的开通将打破地域界限,为中山与深圳乃至整个大湾区的产业互动、资源整合打开全新局面,共同绘就湾区经济协同发展的新蓝图。
评论